根据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第七届教学质量建设活动月安排,2018年5月24日下午,我院旁若无人斋读书会负责人杨有庆副教授以“读书积累与课堂教学质量”为主题为全院教师作了精彩的讲座。
杨有庆副教授从读书的目的、读什么书、如何读等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。
读书的目的,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是什么呢?求学问。但求学问的目的呢?杨老师认为是要成为人,成为你自己。正如梁漱溟在《这个世界会好吗?》中所说:“学问的根本,就是要人的生命根本起变化。”杨老师给大家介绍了美国小说《斯通纳》,分析斯通纳在听到他的老师阿切尔·斯隆讲述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时感受到光的场景,并因此将读书的功用引申为“仿佛若有光”。他认为,人必须通过阅读来在生活在感受到光的存在,来成为你自己,知道有些地方我们从未到过。
关于读什么书,杨老师引《曾文正公家书》的观点:“买书不可不多,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。”认为首先应该多买书,多藏书。其次,有些书不必读,诸如成功学、毒鸡汤等,读了就成了文盲。杨老师强调,对于必须要读经典,让经典成为我们的骨骼、血肉、观看和感受的姿态。至于何谓经典,他引用了卡尔维诺《为什么读经典》中的看法:“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‘我正在重读……’而不是‘我正在读……’的书。”认为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,必须形成“我自己的经典书目”,它可以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。
关于如何读书,杨老师主张读书要细嚼慢咽,认真品尝;用尽全力,一字不漏。具体方法有做札记记录心得、写书评、或与别人讨论等,以求做到融会贯通。
在近一个小时的讲座中,学院老师就课堂教学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课外读书、读好书、怎么读书等问题进行了互动热烈的讨论,此次教学活动对学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、加强内涵建设、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。